各雙攝像頭方案“模擬淺景深” 成像效果分析
雖說如今雙攝像頭方案有很多,但是各家的模擬景深效果之間相差還是非常大的,而且部分手機的雙攝方案并不是只用于模擬景深虛化的功能,例如 LG G5。所以這里我們就主要針對以下幾款手機的雙攝模擬景深虛化功能,以其成像效果來做一點簡單的分析。 我們先來看下雙攝像頭模擬景深虛化的成像原理:一般的解決方案就是其中一顆主攝像頭用于正常拍攝,而另一顆攝像頭通過調節(jié)不同的對焦距離拍攝記錄景深信息,大部分都會使用兩顆相同像素的攝像頭,例如華為P9系列、榮耀8系列和小米5s Plus等型號就是這樣的設計。而且部分廠商會在副攝像頭上選擇黑白CMOS,以此來提升副攝像頭捕捉景深信息的能力,同時在合成時還能有效降低噪點的產生。 而另一種則是使用較低像素的攝像頭充當記錄景深信息的副攝像頭,但一般都是彩色攝像頭而不是專門定制的黑白攝像頭。例如早前的紅米Pro、HTC M8,還有近來新出的Xplay6都是這樣的大小像素雙鏡頭的設計。 至于iPhone7Plus的雙鏡頭設計則最為特殊,雖然兩個攝像頭都是1200萬像素,但是其中一個攝像頭則是等效56mm的長焦鏡頭,鏡頭焦距另一顆常規(guī)的28mm攝像頭不一樣。而且想要拍攝模擬淺景深的虛化效果就只能使用長焦鏡頭拍攝,蘋果稱之為人像模式。有iPhone 7 Plus的用戶應該也知道,要使用長焦鏡頭就一定要有足夠的環(huán)境光才能啟動。 既然現(xiàn)在這么多手機廠商都有這項雙攝像頭模擬淺景深的功能,那么怎么分辨它模擬的效果好不好呢?除了看摳圖算法處理得干不干凈之外,主要就是看背景虛化得有沒有空間層次感了。 數(shù)碼相機的長焦大光圈鏡頭就是為了把拍攝到的這個空間里面物體一層一層劃分開來,例如近景的蝴蝶是一層、蝴蝶背后的樹枝是一層、再靠后的景色又是另一層以此類推。能夠清晰顯示出來的就是景深范圍,而景深的范圍是深還是淺,則是與光圈大小和鏡頭焦距有關的。光圈越大、焦距越長則景深越淺,光圈越小、焦距越短則景深越深。 所以淺景深的效果就是通過大光圈、長焦距拍攝,把焦點對在其中一層讓其清晰顯示出來而得到的。而在清晰層的前后相鄰的幾層內容則會因為不在焦點上而稍微有點模糊,越遠離清晰層的內容就越模糊。當這些內容層全部疊在一起觀看,就變成了焦內被攝物主體清晰,焦外的景物、內容就隨著距離清晰層空間越遠而越模糊。 ? 通過淺景深拍攝可以重現(xiàn)整個場景的空間感、層次感,還能突出拍攝主題,讓被攝物與背景分離,而不是像一個平面,完全沒有層次。而各家廠商不斷努力實現(xiàn)的雙攝像頭虛化效果,其實就是為了模擬上述大光圈長焦鏡頭拍攝出來的效果。 “刀銳奶化” 并不是單純對焦的地方清晰,焦外的地方模糊就足夠的。想要模擬出大光圈長焦距淺景深的效果,除了要摳圖清晰自然之外,對于背景空間層次的模擬虛化則需要更加用心地去調校。只有這樣才能好好駕馭雙攝像頭,而不只是空有這個設計。 ? 如果你們也有如此新奇的文章或是一些帶有奇妙思路的產品與技術的文章資源,不介意共享給我哦,聯(lián)系方式! 我是迅維網的編輯:hcrt,負責“網絡”“手機”“工具”“發(fā)現(xiàn)”“口碑”“觀點”欄目的編輯工作,開啟投稿與下載分互換模式。多多投稿與支持! 聯(lián)系方式:QQ1669528969 郵?[email?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