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失移動,英特爾公司如何靠人工智能力挽狂瀾?
曾經的芯片巨頭英特爾公司,正在全面擁抱著人工智能的轉型。但是英特爾公司前有老對手微軟的壓力,中有NVIDIA的截殺,后有谷歌等互聯網新貴的追擊,英特爾公司如何用人工智能照亮未來之路? ◆ 對于AI這件事,CPU和GPU誰更適合?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從CPU和GPU的架構說起。這是一個非常復雜且學術的問題,拋開一些技術關卡,這張圖片能比較直觀的讓我們了解到CPU和GPU的不同。 CPU和GPU的架構示意圖 圖片中綠色的是計算單元,橙紅色的是存儲單元,橙黃色的是控制單元。GPU采用了數量眾多的計算單元和超長的流水線,但只有非常簡單的控制邏輯。而CPU有著復雜的控制邏輯和諸多優(yōu)化電路,但計算能力只占很小一部分。因此,GPU更擅長大規(guī)模并發(fā)計算,適用于數據并行度高的計算密集型程序(相同算法不同數據重復計算)。而CPU對并行程度要求低,對數據的依賴性不高,適合處理多樣的任務。 在2016年人工智能概念再次走向大眾視野時,Alphago的走紅將深度學習概念迅速炒熱,對于需要大量數據并行計算處理的深度學習,GPU的優(yōu)勢被直接放大,但是從人工智能的完整路徑來看,CPU和GPU必須各司其職相互配合。 具體到一個完整的人工智能應用,前期的數據獲取和最后的信息決策都是CPU擅長的,而中間大量的數據計算則是GPU更擅長完成的。“比如人臉識別應用,前期圖像的采集、數據的存儲在CPU上運行最好,隨后GPU負責大量的并行識別計算,最后的識別結果需要關聯其他信息做決策,或者跟其他傳感器和渠道來做信息綜合的時候,CPU則更擅長。”英特爾公司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在接受ZOL視頻專訪時舉例道。 不過,GPU并不是并行計算的唯一平臺。如果還沒有明確的數據算法,需要大量實驗確定哪種算法更適合的時候,GPU的效率會更高更靈活。但是一旦算法固定了,GPU的工作將可以由一種專門針對人工智能AI優(yōu)化的加速芯片來替代。 目前,英特爾公司擁有FPGA和Nervana兩種硬件加速芯片,不需要CPU的指令調度,可以直接針對硬件和算法優(yōu)化,執(zhí)行效率更高。這類專用的加速芯片能夠解決計算密度、內存存儲帶寬等問題,將性能優(yōu)化到最佳?!扒岸嗽O備要考慮尺寸、功耗、價格等問題,專用加速芯片是最好的選擇。加速芯片特別適合在前端設備里做計算機視覺應用,小規(guī)模的深度學習網絡,所以會出現在無人機、人工智能攝像頭上?!庇⑻貭柟局袊芯吭核卫^強院長表示。 ◆ 三個左右未來的收購 英特爾公司用專用加速芯片降低了并行計算的沖擊,而這背后離不開三個關鍵性的收購。 2015年6月2日,英特爾公司宣布以167億美元的現金收購可編程邏輯芯片巨頭Altera,這筆交易成為英特爾公司成立49年歷史中金額最大的一筆并購,英特爾公司CEO科再奇都感嘆“這筆并購案的金額實在太大了”。的確,彼時英特爾公司一個季度的營收才剛剛達到132億美元?,F在看來英特爾公司當時的破釜沉舟還是壓對了寶,Altera的FPGA納入到英特爾公司的產品線后,成為了英特爾公司開發(fā)專用加速芯片至關重要的砝碼。英特爾公司并購副總裁文德爾?布魯克斯在當時接受采訪時曾表示,相對于傳統(tǒng)的處理器和FPGA獨立組件,FPGA和英特爾公司處理器封裝的一體化芯片最初將帶來30%-50%的性能提升,而最終的性能提升將達到2-3倍。 FPGA雖然也可以完成高性能并行計算,但是還不足以彌補沒有GPU的缺憾,于是英特爾公司繼續(xù)了買買買之路。2016年8月10日,英特爾公司宣布4億美元收購深度學習創(chuàng)業(yè)公司Nervana System。Nervana是一家在芯片領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公司,旗下的Engine芯片在功耗和性能方面可以和GPU相抗衡。借助Nervana加速芯片,英特爾公司延伸了處理器業(yè)務體系,在人工智能領域獲得更多話語權。 今年3月13日,英特爾公司宣布以153億美元收購Mobileye,這也是49年來繼167億美金收購Altera之后,英特爾公司規(guī)模第二大的交易。要知道2016年英特爾公司整個財年的凈利潤也才103億美元,英特爾公司幾乎是花了一年半的收入完成這項收購。為什么?Mobileye手握著攝像頭、傳感器芯片等多項實現自動駕駛的關鍵技術,甚至有分析稱其在駕駛員輔助和防碰撞系統(tǒng)領域已占據全球七成以上的市場份額,此次收購必將進一步強化英特爾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技術供應商的地位。英特爾公司中國研究院宋院長披露:“收購之后,Mobileye的客戶直接變成了英特爾公司可以支持的客戶,英特爾公司在自動駕駛領域將能夠提供從算法到芯片,從多傳感融合到存儲、通訊技術的整車方案。無人駕駛技術不是某一種技術,而是需要綜合很多種技術,英特爾公司將非常善于打造高效可靠的無人駕駛平臺?!? ◆ 人工智能將催生全新的硬件形態(tài) 在過去的三十年里,從PC到移動,人機交互技術占據很大比重。人工智能時代,機器將具有更好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傳感器數據自主感知任務完成工作,不需要人來發(fā)起。不過,英特爾公司中國研究院宋院長認為人工智能技術目前還有很多局限性,要和人機交互相結合才能更好的保障用戶體驗?!叭斯ぶ悄芸梢杂柧毘龊芎玫哪P停_到99%的可靠性,但是在應用過程中,可能碰到之前訓練完全沒有碰過的新情況,人工智能的精確度就未必能保留那么高。人工智能和人機交互要結合起來,即使人工智能預測錯了也不至于造成錯誤。人工智能可以進一步減少人主動操作的時間,但是仍然可以跟人交互,來確認達到最好的效果?!? Siri為代表的語音助手被標榜成為早期的人工智能模型,但是很多用戶都覺得它們中看不中用。在英特爾公司中國研究院宋院長看來,主要是受限于設備形態(tài),人工智能發(fā)揮的空間并不大?!笆謾C上很多操作其實并不復雜,人的操作成本不高而且一定比機器操作更準確,所以你不會感受到革命性、顛覆性的體驗。但是如果產品形態(tài)不是手機,而是智能車、無人機、智能機器人,帶來的價值就是前所未有的?!钡搅酥悄軝C器人時代,你可以用一步高端智能手機的價格就買到很好的智能機器人,它會對所有家庭成員制定用戶畫像,了解不同人的特性和需求,提供差異化定制化的服務。如果智能機器人具備了成熟的空間移動和自主操作能力,智能養(yǎng)老就有希望達成。 如今,英特爾公司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已經悄無聲息的出現在了很多應用場景中。2016年的雙11,在京東用戶量的訪問高峰時期,英特爾公司的人工智能技術在實時監(jiān)控非法圖片的上傳,保障京東流量高峰時期的運營安全,同時幫助京東詳細分析客流行為,提供更精準的推薦;在訊飛聽見-智能會議系統(tǒng)中,所有語音可以實時轉化成文字,準確率高達95%以上,背后依托的除了科大訊飛的核心語音技術,還有英特爾的至強處理器以及實時語音轉寫解決方案;到了2020年,完成從基因測序到醫(yī)學分析,再到制定醫(yī)療方案等一系列精準醫(yī)療過程僅僅需要24小時,英特爾GTX One生物計算加速平臺就是希望依托人工智能的計算能力,推動精準醫(yī)療高速發(fā)展... 接下來,我們將很快看到英特爾公司人工智能在虛擬/增強現實和無人駕駛領域發(fā)布的技術和解決方案。在VR/AR領域,除了用戶可以使用自己的手跟虛擬環(huán)境做交互之外,英特爾公司人工智能技術將實現用戶帶著頭盔,和他交互的人依然可以看到他的臉。英特爾公司無人駕駛技術將在駕駛座艙內提供智能交互體驗,駕駛員可以把手放開做其他事情,但是人工智能會監(jiān)控你,防止你走神,能夠在緊急情況下把你拉進來做相應的任務接管。 曾經,英特爾公司推出的首個微處理器成為計算機歷史上一個重要里程碑。但是,當移動互聯逐漸掩蓋PC的光芒,英特爾公司卻沒能走出迷霧,移動紅利的錯失給了英特爾公司壯士割腕的決心。如今,英特爾公司撕下了“芯片巨頭”的標簽,取而代之的是“驅動萬物智能互聯”??v觀英特爾公司2017年的重點部署領域,無論是人工智能、無人駕駛,還是虛擬現實、5G,英特爾公司要全面出擊希望力挽狂瀾,好在這一次,還為時不晚。
該文章被收錄于:
編程器 ? https://www.chinafix.com/zt/18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