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5號:爭做傳統(tǒng)機箱市場的“破冰者”
機箱,是DIY平臺越來越備受重視的角色,它決定了平臺性能挖掘的高度,也決定了平臺個性張揚的方向。然而,當下的機箱市場,越來越受到同質化情況的“禍害”。流水線生產出來的眾多產品,便難以傾注上一些真正能改善用戶體驗的特性。而對低價機箱產品缺乏重視,更讓很多大眾化的消費者感到無奈。如何改變這樣的客觀情況,需要玩家、商家以及各大品牌廠商等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參與者,共同的努力 毫無疑問,低價位的機箱依靠價格優(yōu)勢,在市場上還是找到其生存的空間。國內DIY產品市場天生對低價產品的青睞,也讓部分機箱生產商變得“不思進取”。首先,批量生產是節(jié)省成本的最有力保證,所以我們在市場上看到不同品牌的低價機箱,有的似乎都長一個樣,個性化和辨識度無從談起。 既然是批量生產而沒有花上多少工藝心思而打造出來的產品,那么其質量自然難以得到保障。前面已經提及,機箱作為配件搭建平臺的橋梁,決定了平臺的構建和改造方向,廉價品肆虐,深遠的影響覆蓋到核心硬件的裝載,散熱環(huán)節(jié)的改良等方面,因為機箱的不夠給力,而成為平臺的瓶頸,導致一些出色的硬件難以充分發(fā)揮出它的性能,這可是一件多么“無辜”的事情…… 低價位機箱雖有市場的認同,但難以滿足真正有追求的DIY用戶的需要,甚至還可能成為平臺的隱患,這種頑疾需要“根治”。因此,傳統(tǒng)的機箱市場需要一些“破冰之作”先馬率先提出了工匠精神,堅持用這樣的精神去嚴格對待每一款產品的生產過程。低價不低質,這不但是產品鍛造的良心體現(xiàn),更是讓那些預算并不充裕的買家,有了足夠的放心?! ≌f到用嚴格高規(guī)格的工藝,注入到低價產品當中,先馬的工匠系列機箱正是能手。該系列的定位在百元級別,但依然采用的一體化成型工藝。像工匠系列中的工匠5號機箱,前面板和頂板均為一體化成型,它對工藝和技術的要求相當嚴苛,成本也比普通的板材工藝要高出很多。 低價低質這樣的行業(yè)潛規(guī)則,讓人無奈,尤其是機箱市場上里,這樣的潛規(guī)則更是讓人“無力吐槽”。而先馬敢做先行者,努力打破潛規(guī)則,堅持低價機箱由高端工藝制造。我們可以看到,先馬旗下的工匠系列機箱,除了上述提及的一體化成型工藝,工匠系列還帶來了一眾讓人感到驚喜的技術特性,實用而別具創(chuàng)新特質,真正地能給大眾玩家的應用過程,帶來一些脫胎換骨的體驗?! 」そ硻C箱堅持全系列全金屬打造,從面板到箱體架構,金屬材質更顯牢固,給用戶的裝機過程以十足的放心;而側板全包邊設計,貼切五金結構,不留死角不留邊,完善地解決了箱體內密封屏蔽的問題,很好地防止電磁輻射溢出,也有利于避免因箱體共振而產生的噪音。小小的工藝改良,讓用家收獲的是大大的應用改善。 內部空間解析? 此外,工匠機箱的兼容能力還相當不錯,全類型主板支持,處理器散熱器限高167mm,顯卡限長350mm,還配備了2固態(tài)硬盤+2HDD的存儲倉位,讓箱體內部的立體空間得到充分利用。關于一些進階級的DIY改造特性方面,前后風扇位置的布局,為立體散熱風道的構建提供了成熟的條件,而且風扇易拉式的安裝方式,內置膠釘,無需工具輕松裝卸。最值得一提的是,像工匠5號機箱還在前面板指示燈上加入了RGB燈效,通過多模式的調節(jié)控制,實現(xiàn)色彩循環(huán)、呼吸變換等絢麗多彩的效果,給這樣的中低價位機箱,增添了不少的亮色。? 用工匠精神考量用戶真實訴求,從細節(jié)開始體現(xiàn)改良,從創(chuàng)意的傾注中體現(xiàn)用心,先馬的出品,就是以如此執(zhí)著的姿態(tài),去為低價機箱市場“破冰”,為玩家們那成本和定位基準并不太高的平臺,創(chuàng)造更多屬于DIY的意外之喜。你覺得“工匠機箱”能成為傳統(tǒng)機箱市場的“破冰者”嗎?
該文章被收錄于:
主板能上多大的硬盤 ? https://www.chinafix.com/zt/572-1.html